计文于和朱卫兵是冒险家,他们发现并推动了新的艺术之路,利用布料创作软雕塑。
计文于的早期创作以平面绘画为主。但在探索当代艺术地平线的一个时期,他遇到了瓶颈,发现平面作品的表现存在局限性。恰巧他的爱人,在同一时期长期置身服装时尚行业的设计师朱卫兵也对自己的行业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厌倦、迷茫。于是,在他们身边最常见且最熟知的布料自然成为了他们艺术表现的新型材料。他们共同摸索,不断探讨,一起动手裁剪,缝制,构建出了一种艺术语言”软雕塑”。在创作过程中,俩人合二为一,心心相印。“软雕塑”成为他们二人一体的艺术语言,可以联想到中国传统工艺及日常生活的画面,但同时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全新的艺术形式。
媚俗与艺术
经常有人说,他们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是”媚俗”艺术代表之一,但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媚俗”(德语:kitsch)一词的含义,它指的是那些非正统的艺术,且是满足大众的庸俗兴趣为目标的,其中包涵了贬义。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在1939年发表的文章《前卫与媚俗》(Avant-garde and Kitsch)是20世纪艺术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在这篇文章中,与美术史上作为正当性存在的线索”前卫”艺术相比,他将”媚俗”称为后卫(rearguard)艺术或大众文化。其实现在,艺术正通过与各种学科的融合而获得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很难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即艺术是否必须始终如此高雅。
事实上,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变革,当代艺术的诞生犹如陨石坠落在中国,艺术家们通过媚俗、波普等低俗、荒诞的黑色幽默手法,批判性地描绘着中国的社会结构。可以说,他们从大众的角度进行了调侃,对艺术和社会,正义和英雄等等这些概念引发了是否其实并非那样冠冕堂皇的猜疑。
幽默中的人类爱
计文于和朱卫兵表现的也是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状态的一种批判视角。作品《谁都坐不稳》表现了人们争夺一把红色椅子的情景,暗示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想获得一把稳定的椅子,努力爬上去,最终落下去。在全长6米的大作《人类壮举》中,水从顶部的大坝倾泻而下,水流下方有小小的人类的身影。这件作品可以解读为对人类傲慢态度的批判。在大自然中,人类虽然只是一个小配角的动物,但却要开山建造水库,让自然成为人类为所欲为的工具。
计文于和朱卫兵作品中表现的人类是傲慢、卑微、别扭且奇奇怪怪的。通过用柔软的布来塑造它们,讽刺的信息被转化为幽默,计文于和朱卫兵就这样用温暖的目光凝视着人类这种莫名其妙,无可奈何的存在。
用布料创作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为”。正是因为他们使用了布料这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所以我们能从计文于和朱卫兵的作品中发现无名的普通人的生活影子,因此其大众性的批评社会的视角能带来巨大的说服力。如果这也是说”媚俗”的话,那么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人类不断地编织、纺线、裁剪、缝合、穿衣的行为才是宏伟的装置艺术,而计文于和朱卫兵的艺术正可以说是将”人”本身雕刻化的行为了。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计文于 Ji Wenyu(b.1959)& 朱卫兵 Zhu Weibing(b.1971)
2003年开始合作软雕塑作品创作,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计文于与妻子朱卫兵携手创作的软雕塑作品使我们看到了的另一种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这种呈现形式在当代艺术领域似乎可以说“只此一家”。选择布这种材料,不算偶然,应该说与朱卫兵一直从事的服装设计工作有关。
布从民间艺术、工艺美术、各种玩具、纤维艺术中来,它柔软、温暖、古朴、原始,它还有点混沌,艺术家却偏要让它与当下和当代相连。一块布包裹了棉,成了个圆不圆、方不方的形,它随着自己的性,不由他人来编排,它不可能给出精确的再现,它却可能给出经常的意外,艺术家敏锐地把握了布的缺陷,突显出了其特殊性。经过构想、设计到亲力制作、完成,他们巧妙地营建出园林式的造景、舞台式的陈设,和典型的“中国式”布偶人,举重若轻的调侃,呈现出繁花锦簇之下现代社会的理想和虚妄。作为世间百态的旁观者,这正是他们所看到的。
主要个展
2019 计文于&朱卫兵:_这边都是事,上海狮語画廊,上海
计文于&朱卫兵:救助站,SQUARE GALLERY, 上海
2016 计文于&朱卫兵:上山·下山, 诺金酒店, 北京
2011 计文于&朱卫兵:跟着!跟着!跟着!, 香格纳M50, 上海
2007 举花的人, 计文于& 朱卫兵, 香格纳M50, 上海
主要群展
2023 不物于物,香迪艺术中心,上海
2022 叠影——多元对话的可能,朱屺瞻艺术馆,上海
变形记,照道理艺术馆,上海
2020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9,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坪山美术馆,深圳
2019 无界之归——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浙江美术馆,杭州
2018 艺术唤醒乡村—2018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延平,福建
2017 艺术的纽带·宁波,中日当代艺术家交流展宁波
2016 Urban Touch, 浮士德美术馆,汉诺威,德国
萧条与供给,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百家湖美术馆, 南京
2015 新朝代——中国创造, 奥胡斯美术馆, 丹麦
2014 汇聚思想纷呈世界, 香格纳新加坡, 新加坡
2013 夏日之窗, ART&PUBLIC, 日内瓦, 瑞士
不合作方式2中国当代艺术档案, 格罗宁根美术馆, 荷兰
2012 龙时代-来自上海的当代艺术, RAUMA美术馆, 芬兰
2011 中国盆景—当代艺术家提名展,瓦伦西亚现代博物馆,西班牙
2010 大草稿, 伯尔尼艺术美术馆, 伯尼尔, 瑞士
2009 第六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昆士兰美术馆, 澳大利亚
2006 第六届上海双年展, 超设计, 上海美术馆, 上海
艺术家专访|计文于 & 朱卫兵